2018年7月18日,“T行神州”系列活动总第58站在重庆富力艾美酒店举行,这是一个由中国汽车移动互联网精英组成的T圈(TCC生态圈)所打造的跨城市小型产业主题精品沙龙系列活动。围绕着“协同探索自动驾驶的发展落地”主题,重庆长安研究院副院长黎予生先生和上海莫吉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童豪良先生在媒体交流圆桌会议上与我们分享了关于自动驾驶商业落地、ADAS等领域的精彩内容。
重庆长安研究院副院长黎予生先生(左)和上海莫吉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童豪良先生(右)
MC:能介绍下长安最近在自动驾驶上取得的新进展吗?
黎予生:我们最新的进展就是把二级自动驾驶量产了,我们今年正式发布了二级自动驾驶核心技术IACC,这个技术已经搭载在长安CS55车型上,实现了量产。二级自动驾驶相当于什么呢?就是说在横向、纵向控制我们都做,相当于如果是在高速公路上,驾驶员只需要关注路面,自动转向、油门你都不需要管。不过说到用户体验,实际上我们希望用户体验越来越好,但有的时候为了防止某些顾客误用自动驾驶,我们还做了一些限制,比如对驾驶员双手离开方向盘的时间有限制等。当然,如果车厂能够正确推广这个技术,用户能够充分理解这个技术,并且按照车厂的指示来用,目前来看二级自动驾驶的功能是比较好的。
重庆长安研究院副院长黎予生先生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MC:那么长安研究院在三级、四级自动驾驶上有相关的研究规划吗?
黎予生:目前二级自动驾驶我们量产了,三级自动驾驶计划2020年量产,四级、五级自动驾驶正在做研究。实际上我们不讲四级、五级的概念,四级自动驾驶我们在研究,五级自动驾驶则是在四级的基础上开始,我们加它“四级+”,目前也正在研究。就是说时间点的话,实现四级以上的自动驾驶销售给一般消费者,要在2025年以后。
MC:目前自动驾驶的普及,它的主要难点或者技术瓶颈是什么?比如说传感器会有一些盲点,或者有一些情况,之前设计的逻辑里都没有预想到的,请两位专家再说详细一点。
童豪良:你看长安在L2的自动驾驶方案已经上路了,技术上的一些难点和问题都已经攻克了,这个对用户体验上来说,其实也有很大的帮助。L2我理解说,甚至有一些是L1的,像AEB是基于L1跟L2之间的自动防碰撞功能,是非常实用的功能,肯定是比人做的好,它是第二道防线,人走神了有第二道防线。像ACC在高速上面,长安做到在城市的特定道路上,ACC也是可以持续开启这样的功能,这个对于人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现在一个难点是什么呢?难点是未来L4、L5这方面有很多难点,机器用的深度学习的方法,是基于人去教它的。给它一些事先打上标签的数据,让机器习得一些规则。实际上这个世界上交通的规则远远比这个复杂。
黎予生:实际上自动驾驶整个行业做了这么长时间,很多事情还是有共识的,童总讲了很多。我们也这么想,从技术层面来讲,因为在二级的定义下机器做不到马上接管,机器能做的是怎么能够更安全给用户提供体验更好的自动驾驶的东西。刚才我们在讲用户体验更安全,在二级自动驾驶是一个翘翘板。我们也讲了第一版的特斯拉,它的系统你开起来可以不碰方向盘,现在升级了,过多少秒必须驾驶员必须动一下方向盘,这是超出了二级的定义。为什么?驾驶员长时间不扶方向盘,这个用户体验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有什么突发问题,就会产生危险。我们也在评估,驾驶员在哪个时间内会不会有危险,我们做很多工作是这样的。技术难点确实有技术难点,我们来评估各种场景下的安全而且做起来相当难。另外一个难点则是,实际上我们怎么能够正确把我们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让用户理解,让他们正确的使用。
T行神州重庆站会场
MC:说到安全问题,从传感器层面来说,莫吉娜如何帮助用户降低汽车的事故率呢?
童豪良:在ADAS所需的核心传感器上,我们掌握77GHz毫米波天线设计以及雷达系统相关算法等核心技术,成功研发试制的77Ghz雷达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所以这里面从几方面来讲,第一个是最基本的,你的产品要达到基本性能的指标和稳定性。因为毫米波雷达,在国内来说做生产制造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我们就是在对照国际一线的厂商做到同样水准。第二个是在中国,结合中国道路的情况,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一些更多的挑战,尤其是我们和BAT合作在做的一些研发,在中距、短距方面来说,对行人、自行车包括对电动车这些东西要有更好的分类。这里面牵扯到我们生活当中有这个常识,知道电动车即使反射面很小,但是它速度很快,碰到这些车应该怎么样应对它,把它区分开来,这个是在实践中要去考虑的问题。第三个从传感器角度来说,一定是多传感器融合的,没有任何一个传感器单独可以解决问题的。我们是会跟摄象头去做融合。激光雷达在商用上还是比较少的。具体到融合牵扯到很多细节的问题。
还有一个事情,我们会用毫米波雷达,我们也会做额外的两个方面的创新。一个是拿毫米波雷达做成像,第二个我们在用毫米波雷达制作低成本的,相对来说是中高精度的毫米波雷达图层。主要的意义在什么呢?当我有一个高精地图的图层的时候,等于说我现在知道我的车在什么位置,前方道路整体的概况是什么。就拿特斯拉的事故来讲,如果说我有这个图层,车道线和道路情况我离的很远我不能判断,但是因为我地图里面预先知道这个地方前面两百米的地方有一个石头墩子,这时候毫米波雷达没有判断到,摄像也看不到。因为之前跑过的车已经包括在里面了,就可以预计在里面,这样可以更好的做判断。
上海莫吉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童豪良先生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MC:说到雷达这一块,莫吉娜研制77Ghz雷达产品技术是出于怎样的商业考量?
童豪良:77GHz前期大家国内的厂商做的比较少,国外做的比较多。主要原因是因为24GHz的开发更容易,77G的门槛比较高。甚至说早几年的话,因为它的频段比较高,里面的一些测试设备、芯片都不是很容易获得。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希望尽可能下去直接走到比较前面去,没有必要说从头开始把所有工作来回去做一遍。
24GHz的传统毫米波雷达的优点主要是成本比较低,开发难度也比较低,整个的产品系统、技术比较成熟,不过24GHz和77GHz相对来说,77GHz的波长更短,意味着它的研发风险率更高,但它可以得到更精准的结果。此外,77GHz毫米波雷达的成品体积比24GHz小很多,这对汽车来说,无论安装在什么位置,都尽可能会保持美观。
MC:两位专家能否猜想一下未来自动驾驶的发展趋势,提前给我们感知一下未来?
黎予生:在未来,我们这个车能够提供什么信息,而且你要得到什么信息,这就是我们讲的智能交通,我们车只是智能交通的一个中转。在这一块的话,我觉得应该大家提供信息,共享信息。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保证用户的隐私。总之,这个趋势是这么说,汽车行业以后不光卖车,这个车是一个智能终端,在智能终端的后面我们会跟其他企业联合起来提供服务。比如说光长安的车跑起来,长安的车能有多少?中国那么多车,但是作为一个汽车公司来讲,我希望跟一些公司联合起来,联合起来每个汽车公司都要做贡献,也享受到其他公司数据的贡献,将来可能应该是朝这个趋势走,大概是这么一个方向。
童豪良:其实未来就是说,车路都需要协同。我们可以看到再好的摄像头或者再怎么训练它,它前面停了一辆大卡车或者是客车你都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有时候好像一看不是红灯,绿灯,这个车怎么不走了,这个很难说,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所以,做的比较理想的就是我们把这个道路上采集到的信息和其他的车,传给其他的车。传过来之后,我们就像所谓游戏里面一样,有一个上帝视角,俯瞰下去,这个时候整个开车的安全都会更好。理论上来讲,其实这个数据还可以帮助大家研究怎么样更好去规划道路,怎么样根据道路的情况去调度.